第一百七十二章 流年不利-《周天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国内很多有识之士,本就对此感到不满。
    只不过公子偃出手太狠,他们也被吓到了。
    如今听到公子偃这么解释,他觉得公子偃也只是被逼到这份上。
    可以理解。
    基于是商人掀起这场纷争的,公子偃认为商人是自私自利的,不能给予商人太多的权力。
    他又顺势宣布效仿秦制,推行法家,重农抑商。
    他的这番表态,国内反对的也不少啊!
    毕竟宋国是有着长久的经商传统,突然效仿秦制,重农抑商,这对于传统势力,是一个很大的打击。
    但是支持的人要更多,一方面由于两派之前争斗的非常激烈,差点又令宋国陷入战争中,导致一些名士也都认为商人自私自利,对于国家危害太大,而由地主组成的新贵族,更是成为公子偃坚定的拥护者。
    原本宋国的传统势力是很强大的。
    但由于之前他们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郑国,以及公子偃之前又诛杀了一大批朝中权贵,令传统贵族是元气大伤。
    一时间,难以再与公子偃抗衡。
    公子偃十分顺利的发动变法,全国效仿秦制,建立郡县,颁布法令。
    这公子偃是凭借商人上位得,而商人借着公子偃得到权力,而如今公子偃又将商人给铲除。
    这权力紧紧拽在他手里。
    一看这形势,大量的宋国商人选择出逃。
    而他们首要的目的地自然就是郑国,其次才是齐国。
    而这也为郑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外交危机。
    濮阳!
    各国驻濮阳官员齐聚于会议室。
    而代表宋国出席的并非是宋庆,而是一个名叫戴源的老者,此人乃是公子偃的堂叔。
    而那宋庆却成为此次谈判的焦点。
    原因就是公子偃要召回宋庆,但是宋庆却不愿意回去,因为宋庆可是跟传统贵族一派的。
    这回去不就等于送死么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,就是布匹,因为齐国当初将布匹都往濮阳扔,宋商收购之后,也就先屯放在郑国,并没有立刻运回郑国。
    这可是一笔巨款。
    公子偃就要要回这些布匹。
    但是待在这的宋国商人,认为这些布匹都是属于他们的,不肯交还给公子偃。
    戴源语气平淡地说道:“我只想知道,这濮阳是不是包庇各国罪犯的权力?”
    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顿时令殷顺且做不得声。
    倒是那齐国大夫田浑道:“濮阳当然没有这个权力,但是人家宋庆只承认宋君,而非是公子偃。”
    戴源瞧了眼田浑,道:“田大夫何必拿戴剔成说事,何不直接说承认齐王,宋庆是吾君派来濮阳的,而非是那戴剔成,他若不承认吾君,他为何来这里?”
    说着,他目光一扫,道:“我们君上是很讲道理得,我们君上只是想知道,如果发生这种事,郑国是否有权收留这些反叛的官员。
    如果各位都承认郑国有这个权力,那我们宋国也不会追究的,但如果大家不承认,那么就请郑国将人交还给我们。”
    甘茂立刻道:“郑国自然没有这个权力,这人必须交回去。”
    其余官员也稍稍点头。
    他们内心当然是希望郑国有这个权力,但是他们嘴上都必须否认郑国拥有这个权力。
    如果他们敢承认的话,那他们也就回不去了。
    戴源又问道:“那关于我们宋国囤放在郑国的布匹,郑国是否有权力不交还给我们?”
    各国官员面面相觑。
    这种问题真的非常致命啊!
    甘茂突然看向殷顺且,道:“要不这样,此事你们两国先商议一番,若能够商议出结果,那固然最好,若有争议的话,我们再商量商量。”
    其余人官员纷纷点头。
    殷顺且是一脸郁闷,如今这压力一下子全部压在郑国身上。
    会议结束之后,田浑立刻吩咐侍从,道:“你立刻安排人将宋庆送去我国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......
    而那边殷顺且也赶紧回到宫中,将此事汇报给姬舒。
    姬舒听得也是一个头,两个大,道:“当初可并未商议遇到这种情况,该怎么办,不知你们有何建议?”
    当时商议最多的是,各国官员在濮阳违法,该如何处置,但如今宋庆违反的是宋国律法,导致宋国跑来要人。
    富术道:“宋庆身为宋国官员,我们理应交还给宋国,不能包庇,否则的话,这会引起各国的不满,到时谁也不会派官员来我们郑国。
    关键还是在于那些布匹,那些商人来我们郑国做买卖,图得可就是一个安全,而那些布匹如今控制在宋国商人手中。
    说不清这到底归谁。
    根据我国律法,我们官府又没有权力,在他们未违法之前,去扣押他财物,如果我们强制将布匹交予宋国,那可能会令很多商人都离开我们濮阳。”
    绁错道:“可是不交的话,宋国肯定不会罢休,以我国实力,难以与宋国抗衡。”
    殷顺且道:“而且各国君主肯定是希望我们能够交还布匹。”
    这个问题,可真是令郑国不知所措。
    交还吧!
    那身在郑国的商人肯定会非常不满。
    不交吧!
    各国君主都会不满。
    得罪不起啊!
    戴源为什么那么平静,并没有以国力咄咄逼人,就你一句话,你说不给,且大家都同意,那我也无所谓,就是吃定郑国不敢不还。
    姬舒一时也不敢轻易做主,这事可大可小,处理不好,就可能会令郑国坠入深渊。
    表面上郑国非常繁荣,但由于国力弱小,隐患可也不小。
    姬舒思索半响,觉得这事还得让姬定来决定,于是道:“先将人交换给宋国,至于布匹的话,就说我们调查清楚之后,会给宋国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
    ......
    而楚国之前配合宋国,闹得也是很欢腾,但是自公子偃行动之后,楚国就完全不做声了。
    原因是楚国一时间也手足无措。
    一直主导此事的姬定,也没有料到公子偃敢走这一步,一下子杀这么多人,宋国可不是楚国,楚国当时因吴起,杀那么多贵族,内耗非常大,但毕竟国力摆在这里,能扛得住。
    但是宋国走这一步,那可就非常危险,宋国国力本就不如周边国家,如果此时齐国入侵,宋国可能就会亡国。
    姬定是很期待齐国出兵,只要齐国出兵,楚国必然出兵。
    但齐国若不出兵,楚国也不好出兵。
    然而,秦国这时站出来,并且还说服了三晋,导致齐国也不敢出兵。
    楚国就更不敢轻举妄动。
    第(2/3)页